这部电影可以进入到2017年个人华语前三甲的行列里了,真的很好看,老舍原著的精髓被完全呈现在大银幕之上,将中国传统人情世故、方圆百态的特征,通过三种人的形象完全刻画出来,非常有代入感的故事设定,以及讳疾忌医的讽刺效果,强烈推荐。
当然,本片也是一部由角色撑起来的作品,当大家不约而同的热议凭借此片获得金马奖影帝的范伟的时候,个人也不得不承认,范伟老师如今真的已经成为“戏精”。不过个人还特别喜欢另一名角色,张超饰演的秦妙斋。
这个角色,用句俗话来形容,可以称之为“戏太多”。
秦妙斋这个角色,是电影第二幕的主角,而且出现的意义和位置都很明确,就是为了对比丁主任,后者温吞水一般的性格和为人圆滑的特征,非常符合季羡林笔下的“真话不全讲,假话全不讲”的市井中人。而秦妙斋一出场,留给观众的就是一副高大上的文艺青年形象。
在电影故事发生的年代,五四新青年形象,如郁达夫一般的文艺青年形象正是流行的时候,秦妙斋一出场,见到丁主任的时候,马上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,咬文嚼字掉书袋,一通大话顿时将丁主任拍晕,妙手空空成为农场的座上宾,甚至还泡到了主家的佟小姐。
而作为上帝视角的观众,自然了解这位角色是什么来历,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形象,长相帅气,却油嘴滑舌、爱耍小聪明、故作姿态的形象。当大家每次让这位“全能艺术家”露两手的时候,总是被他用义正言辞的大话搪塞过去。明明这部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不是一部喜剧,却因这位非常有腔调的形象,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,这位真实的人设与表现出来的形象差异如此之大,却让人忍俊不禁。
其实以前对张超这位演员关注不算多,只知道他是《加油好男儿》出身,出演过《爱情公寓》等剧集,还有几部电影,也算是如今的偶像明星级别。但在这部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中,实则让人刮目相看。我不知道张超之前算不算大红大紫的偶像明星,但在本片中直接完成了朝向演技派的“大跃进”。
张超饰演的秦妙斋,与这部电影中的整体风格是格格不入的,正因为于此,才令秦妙斋的装腔作势越发凸显出来。这种偏向于文学青年的风格,实际上是在讽刺当时那些不学无术,整天就知道凑热闹的伪知识分子,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就是“装逼”。张超在片中刻意突出这样的装逼范人设,身上满满的样板戏中文学青年的标准造型,让这个角色几乎是从样板戏中走出来的一样。
其实有个来自二次元的词形容这样的表演风格,叫做“脱力”,来自于日系动漫,指的就是来源于日常又带着荒诞性的情节、放在异常语境中的正常台词、放在正常语境下的异常台词,还有许多充满怪癖的人物。简言之,在各种奇异的环境下,平时看上去很无聊的段子和话语会变得十分突出,说白了就是“有戏”。
个人最喜欢画展那段,明明不学无术,却一本正经的高谈阔论,还以故作姿态的“专业”的评价,diss了一副画儿,没想到那副画正是心上人佟小姐的,当得知真相的时候,马上原形毕露,大呼“没署名儿啊!”这样前后的反差简直太传神了。
秦妙斋形容佟小姐那副画的时候,用了一个词叫做“附庸风雅”,而这个词完全可以形容这个角色。根本不学无术的一个角色,却投机取巧,而电影的结尾,才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角色的真实结局,真的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。
我觉得张超真的要大红大紫了,电影中的表演真的太传神了,因为秦妙斋本身就是那种特别容易出彩的形象。与其说秦妙斋成就了张超,倒不如说张超的表演盘活了这个角色。整部电影,就属他“戏多”。综艺选秀出身的张超,在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中,真是意外之喜,这才叫“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”
评论